生命教育散芬芳 經典篇章學世情

在現今社會發展迅速,科技似乎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。例如:互聯網讓我們可以即時與世界各地的人進行交流,不受地理距離的限制,線上會議和視像通話,已經習以為常。同時,因為資訊傳送的便捷,全球在不同的時區的地方,差不多毫無間斷,晚上也會為地球另一邊工作的人大有人在,有關注體育賽事、有關心股巿商貿等。我們又通過自動化和人工智能來提高生產力,以往下班回家的休息時間,通訊平台依然永不休止。此外,虛擬現實和擴境實境技術創造了全新的空間,讓我們可以在虛擬世界中體驗和互動。這些似乎都是生活上帶來了便利,但我們要好好思考,特別青少年對生活的了解,在這樣的生活節奏下,面對「超現實」生活,可能是超出他們生活經驗的生活,是不是帶來了不同的壓力和焦慮?有迷茫失意的時候?生命如光,生命如詩,生命如歌,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,大家都在尋索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向,不同的軌跡,我們可以成為照亮別人的燈臺、指引方向的燈塔,但教導同學掌握生命的智慧,仍然是教育工作重要的一部份,歷久彌新,不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。

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生命智慧,以及眾多安身立命之道不謀而合。孔子的身教言傳,不就是生命教育的實踐。因此,不少學者都認為儒家思想是有系統地提出生命自覺理論,以關懷「人」與「生命本質」為起點,探究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等根本問題。韓愈更明確提出「師者,所以傳道、受業、解惑也」,就是關心每位學生成長中,面對社會、對人生的各種疑問。

我們預視學生有哪些疑問呢?綜合世界各地對生命教育有三個不同的層次,大家都很容易理解。首先是生活技能方面,涉及基本的生存,例如道路安全、人際溝通等,不難發現這些生活技能可以從家庭教育開始,至於人際溝通更涉及一些實踐經驗,從困難中學習,即使在學校裡與同學衝突,也就是成長的過程。

二是生活的態度,健全人格的建立,例如性格、修養、價值觀等,都是需要在不同的學習經歷中培養出來。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提出《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》(試行版)(2021),目標是學生成為有質素的新一代,對社會有承擔,具香港情懷、國家觀念和國際視野。培育學生的首要價值觀和態度有十二種,分別是:「堅毅」、「尊重他人」、「責任感」、「國民身份認同」、「承擔精神」、「誠信」、「仁愛」(於2023年12月優化)、「守法」、「同理心」、「勤勞」(於2021年11月加入)、「團結」和「孝親」(於2023年12月加入)。這些價值觀和態度是學校推動價值觀教育的方向,希望透過價值觀教育,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,幫助他們在成長的不同階段,當遇上難題的時候,懂得辨識當中涉及的價值觀,作出客觀分析和合理的判斷,並付諸實踐,方能面對未來生活上種種的挑戰。

價值觀教育,要建基於生活,成為我們行事為人的指南針,它不僅關乎品德和倫理,還包括品德及倫理教育、公民教育、國民教育(包括《憲法》、《基本法》及國家安全教育)、禁毒教育、生命教育、性教育、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、可持續發展教育、法律框架下的人權教育等不同範疇,要以全校參與模式,利用跨學科、全方位的角度,以不同的學習經歷,讓學生從中學習,促進全人成長。

三是生死教育,要珍惜生命,積極對挫折和困難,例如要讓學生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,利用傳統節日如清明節、重陽節,紀念先祖,孝親敬老。而不同的宗教也有探討生命的意義,讓學生對生命的反思。

錢穆在《人生三步驟》中說明了中國傳統的生命教育的梗概。人生就是指我們人的生命。第一步驟是人的生活(物質文明),第二步驟是人的行為,修身齊家是我們的行為,而治國平天下則可算是我們的事業(人文精神)。第三步驟是人生的歸宿,即人的德性,可以超越人的生命,綿延到幾千年、幾萬年。這些都可以從中國孔孟莊老、歷代騷客文人中發掘到生命教育的精髓。

以下嘗試用高中中國語文科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,簡單分析值得珍視的價值觀、生命教育中性格特質。

篇目

 

首要價值觀

生命教育中
性格特質

說明

論仁、論孝、論君子

論語

仁愛、

孝親、

尊重他人、

同理心

莊重認真、忠誠守義、交友謹慎、成就他人、知錯能改、胸襟廣闊、不重名聲、嚴以律己儒家的君子有健全的人格修養,君子待人處事的表現要莊重認真、忠誠守義、交友謹慎、成就他人、知錯能改。君子的品格修養要胸襟廣闊、不重名聲、嚴以律己。
魚我所欲也孟子仁愛

捨生取義、

不貧私慾

捨生取義:生命和道義之間的取捨。不能以私慾喪失本心。
逍遙遊 (節錄)莊子順應自然指出「有用」、「無用」只是觀點角度不同,去主觀,順應自然,達致精神上逍遙。
勸學(節錄)荀子

勤勞、

堅毅

持之以恒、

鍥而不捨、

專心致志

學不可以停止的,要持之以恆。成敗的關鍵在於後天學習,要做到累積、鍥而不捨、專心致志
廉頗藺相如列傳(節錄)司馬遷

責任感、
承擔精神

勇於承擔、

為國分憂、

不失國體、

為公忘私、

知錯能改

透過「完璧歸趙」、「澠池之會」、「負荊請罪」三件事,突出廉頗及藺相如等歷史人物的行事為人及性格特質。
出師表諸葛亮

勤勞、

責任感

鞠躬盡瘁、

知恩圖報、

積極進取、
忠君愛國

諸葛亮在北伐前向後主劉禪分析天下形勢,並勸勉他廣開言路,執法公正、親賢遠佞、任用賢能、追念先帝遺詔以復興漢室。最後向後主表明心迹。
師說韓愈

尊師重道、

不隨波逐流

 

作者說明向老師學習的作用、求學問的重要性,以及師道準則,不論地位貴賤或年齡高低,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老師。同時抨擊當時士大夫恥於從師的錯誤學習觀念,提倡從師而學的良好風氣。
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

孤傲不群、

順應自然

 

作者藉著記述發現以及遊歷西山的經過,抒發自己心神和形體得以釋放,與天地萬物融合,拋卻寵辱的感受。並借西山的特立不群,暗示自己孤高不凡的高尚情操。
岳陽樓記范仲淹

尊重他人、

責任感、
承擔精神

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、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

抒發作者面對人生境遇的態度及以天下為己任的志節抱負。
六國論蘇洵關心家國借古諷今,指出六國破滅「弊在賂秦」,諷諭北宋當權者避免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。

唐詩三首

山居秋暝

 

王維

嚮往自然、

 

描繪秋天雨後傍晚時分的山村美景及淳樸生活,作者寄情山水,對隱居生活的嚮往,突顯高潔的情懷。
月下獨酌李白胸懷抱負、豪邁樂觀、豁達不羈作者邀月、身影同飲,紓解心中的孤單落寞,懷才不遇的心情。
登樓杜甫

承擔精神

 

悲天憫人、憂國憂民

作者登樓遠望,有感國家殘破,感嘆君主寵信小人,自己空有報國濟世之心的無奈之情,再抒發自身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。
宋詞三首
念奴嬌 
蘇軾

豁達開朗、

樂觀自信、

隨緣自適、

隨遇而安

把長江雄偉景象的描繪,與對周瑜功業的追念融合一起,抒發自己年華漸老、功業難成的感慨,寄情自然,排遣消愁。
聲聲慢李清照孤高獨絕、堅強不屈作者通過描寫秋天的景色,訴說自己飽受憂患,孤苦無助的處境,抒發亡國之痛、流離之苦、孀居之悲。
青玉案辛棄疾矢志不移、不隨波逐流描寫元夕賞燈的熱鬧情景,諷刺南宋朝廷偏安江左,不思進取的行為;同時借一位不慕繁華,自甘淡泊的美人隱喻作者不願與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。

  

 

從這些經典篇章之中,不難看出遣懷之作,雖然沒有都遇上困境,好像沒有明確的價值觀和態度,但對生命的意義猶在,值得同學反思和探索。在儒家思想的薰陶下,濟世安民,為國為民是不解的情結,面對不同的境遇,仍然要學習以不同的方法抒發情感,有甚麼生活調劑?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?如何逆境自強?如何紓緩壓力?想必定是在生命教育中,佔重要的一部份。

羅崇敏主編的《生命‧生存‧生活》(2009)系列教材,通過生命教育,説明學生認識生命,尊重生命,珍愛生命,主動、積極、健康地發展生命,樹立正確的生命觀,實現自然生命、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價值;通過生存教育,幫助學生學習生存知識,提高生存能力,保護生存環境,把握生存規律,培養生存意志;通過生活教育,幫助學生認知生活,熱愛生活,奮鬥生活,幸福生活。例如初中分冊教材設有15個主題,包括:愛與生命、花季雨季、珍愛生命、超越自我、學會做人、保護環境、健康成長、預防危險、防範侵害、應對挫折、勇於擔責、和諧生活、智慧生活、追求幸福、志存高遠。每個主題下設有學習園地、活動天地、閱讀感悟、收穫與體會四個欄目,方便學生閱讀和學習。而內地教育學博士馮建軍(2009)指出生命教育建基於生命的完整需要,致力實現生命全面和諧的發展,是一種全人的教育。

我校在推行以影視作品作媒介進行德育課多年,幫助學生提升心靈質素,並建立正面及積極的人生觀。在德育課課程中發展生命教育,並配合家庭、學校、社會三方面互相配合,共同培育下一代,全方位讓學生認識生命、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、熱愛生命、將自己的生命與天地人之間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關係,並使學生能將生命教育付諸實踐,以面對未來生活上種種的挑戰。2019出版《「光影人生」生命教育影視教材套》希望能抛磚引玉,我相信在人工智能的發展下,老師在知識傳授的工作可能會被取代,但育人、解惑的工作,以致生命教育的工作是不會被科技取締,這一切都是源於教育的溫情和溫度,讓大家更重視生命教育,鑄造生命,春風化雨,讓更多學生健康成長,有美好的生活,發揮生命的正能量。